近日,安徽銅陵一學生家長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班費收取問題,該家長表示,孩子所在班級按照每人2000元的標準,一次性收取8萬余元班費,家長質疑一個學期是否可以用到8萬余元。銅陵市人民政府回應稱,班級每人收費2000元情況屬實。此項費用由家委會征得全體家長同意,代收代支,是為了方便家長,減少瑣碎費用繳納次數,集中一次性繳納的班級代管經費。此項費用收支均不經過班主任及任課教師。(9月9日澎湃新聞)
收班費是很多學校的常見做法,只要是在適度的范圍內收取,并且確保把錢公開、透明地用到學生身上,家長一般都不會反對。但一次性每人收取2000元,還是讓不少人錯愕。2000元對于一些家庭來說或許不算什么,但對于另外一些家庭可能是個小負擔。更為關鍵的是,一學期收8萬多元班費,真的有必要嗎?又具體花到了哪里?這也正是家長在投訴中反映的主要問題。
銅陵市人民政府在回應中一直強調“征得家長同意”“老師不得參與費用收支”,但如果家長真的都心甘情愿一次性交2000元班費,那也不會有留言板上的投訴了。至于老師不參與費用收支一事,我們姑且相信,但家長拿著班費置辦了那么多東西,老師們恐怕很難說不知情吧。
從官方回復來看,所收取的班費主要用于班級的教材繳費、學習及活動開支。坦白而言,其中有些開支確有必要,但有些開支則不盡合理,有些更是完全站不住腳。諸如學生的教材費用甚至于班級拓展活動,用班費支出合情合理。但學習工具和自愿征訂的學科作業資料,這些費用真的有必要由家委會一次性收取并統一訂購嗎?此外,清潔工具、室內窗墻和班級花草等各項設施布置,學校又哪里有理由將費用轉嫁到學生家長身上?
班費不能是個筐,什么都能往里裝。如果學生在學校產生的一切費用,都應該由家長來承擔,這無疑是對班費使用范圍的無限擴大。
家委會對班費支出大包大攬,或許真是為了方便家長,又或許是在慷他人之慨。但學校和老師心里至少應該有個分寸,知道哪些花費可以由家長湊錢,哪些花費絕不能由家長湊錢。對家委會的大包大攬聽之任之,甚至于刻意縱容,最后引發了爭議就甩鍋給家委會,這顯然不是為人師表的應有態度。
從此前引發爭議的強制“眾籌”為教室安裝空調,到家長不愿集資買禮物被逼退群,再到此次家長留言投訴高額班費,其中家委會的錯位和越位是事情發生的一方面原因,而學校和老師的默許則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。試想一下,如果老師第一次就對送禮行為義正言辭地說不,一開始就拒絕家長用班費承擔本該由學校支出的費用,類似的越界行為還會一次次發生嗎?就此而言,對于家委會的越界之舉,學校和老師還是多一些指正,少一些自我委屈吧。